羅馬(Rome),是意大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已有2500余年歷史,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帝國的發(fā)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而被昵稱為“永恒之城”。
公元1-2世紀是羅馬歷史上鼎盛時期為西方最大帝國,與東方的漢帝國遙相呼應(yīng),并稱“西羅馬,東洛陽”。羅馬城位于意大利半島中西部,臺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是意大利占地面積最廣、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游覽地之一。
羅馬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心,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nèi)的梵蒂岡是天主教教皇和教廷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薩同為意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xiàn)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qū)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目錄 | 一、地理氣候 | 四、交通指南 |
二、歷史沿革 | 五、社會文化 | |
三、經(jīng)濟 |
1.地理位置
羅馬位于意大利中部拉齊奧大區(qū)的臺伯河平原上,臺伯河和阿涅內(nèi)河在羅馬城外匯合,羅馬地跨在臺伯河兩岸,東面是阿布魯佐,東北面是Sabini山脈,南面是Albani山脈。市中心在距離第勒尼安海約24公里的內(nèi)陸,但城市向西南一直延伸到僅距離海岸5公里處,海拔高度從13米到120米,平均海拔高度37米,市區(qū)總面積約1285平方公里。
羅馬省的北部與維泰博省和列蒂省、東部與阿布魯佐大區(qū)的阿奎拉省、南部與弗羅西諾內(nèi)省和拉蒂納省接壤。
2.自然氣候
羅馬由于地處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年平均氣溫15.5攝氏度,年降水量880毫米。每年4月至6月氣候最為怡人;7月和8月是最熱和最干燥的季節(jié),平均氣溫24.5至24.7攝氏度,降水量14至22毫;,8月的日最高氣溫可以超過32攝氏度;9月中旬至10月是最為晴朗的季節(jié),被稱為“羅馬的美麗十月天”;10月至12月是最潮濕的季節(jié),降水量可達106至128毫米;12月的平均最高氣溫約為14攝氏度,1月最寒冷,平均氣溫為6.9攝氏度。
根據(jù)羅馬神話,羅馬的建城日是公元前753年4月21日,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是由一對被母狼喂哺養(yǎng)大的雙胞胎羅穆盧斯和瑞摩斯建立的,最初建在景色秀麗的七座山丘之上,因此稱為“七丘之城”。因此傳統(tǒng)上,羅馬人把羅馬城的建立歸功于英雄羅穆盧斯,他和他的孿生兄弟瑞摩斯是英雄埃涅阿斯的后代。埃涅阿斯是希臘女神阿佛洛狄特(羅馬神話中稱維納斯)的兒子,他在希臘人占領(lǐng)特洛伊城之后來到意大利。
羅馬城是羅馬帝國的發(fā)源地和首都。公元1-2世紀羅馬成為西方歷史上最大的帝國,羅馬城進入全盛時期。在羅馬長達約2800年的歷史上,曾經(jīng)歷了東羅馬帝國、西羅馬的輝煌時期。1870年,意大利王國軍隊攻占羅馬,意大利統(tǒng)一事業(yè)完成。1871年,意大利首都由佛羅倫薩遷往羅馬。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羅馬的經(jīng)濟增長超過了它的國內(nèi)對手那不勒斯和米蘭,成為意大利最重要的經(jīng)濟中心之一。羅馬的GDP在意大利各城市中僅次于北部的米蘭位居第二位,占意大利全國GDP的6.7%,并以每年4.4%的速度繼續(xù)增長,這在整個意大利也處在前列。
如今的羅馬擁有多樣化而且充滿活力的經(jīng)濟,包括國家管理、旅游業(yè)、服務(wù)業(yè)、科研、通信和個體經(jīng)商業(yè)。旅游業(yè)是羅馬的支柱產(chǎn)業(yè)之一,市內(nèi)的眾多博物館包括梵蒂岡博物館、博爾蓋塞美術(shù)館、卡比托利歐博物館等;作為一個工業(yè)城市,羅馬的工業(yè)產(chǎn)業(yè)集中在傳統(tǒng)的紡織品和旅游紀念品,以及食品、醫(yī)藥、機械、造紙和冶金等新興的行業(yè);此外,羅馬憑借良好的氣候條件和保存完整的歷史建筑,成為影視業(yè)的重要基地,經(jīng)常成為電影的拍攝地和場景地,如《不設(shè)防城市》、《羅馬假日》、《平民天后》等;羅馬同時也是銀行業(yè)、電子工程工業(yè)和航空業(yè)中心。
眾多國際企業(yè)和組織將總部設(shè)在羅馬,比如聯(lián)合國糧食及農(nóng)業(yè)組織、聯(lián)合國國際農(nóng)業(yè)發(fā)展基金會、聯(lián)合國世界糧食理事會和聯(lián)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等。
羅馬有“條條大路通羅馬”之稱,形象地表明了羅馬作為意大利的交通樞紐。它有鐵路、公路通往全國各地。羅馬處于地中海地區(qū)的中央位置,也是國際空運的中心之一。
航空:羅馬有三個機場,包括作為主機場的達芬奇國際機場(Leonardo da Vinci International Airport,也稱羅馬菲烏米奇諾機場Fiumicino)、軍民兩用的羅馬錢皮諾國際機場(Ciampino)以及僅用于起落直升機和私人飛機的Roma-Urbe機場 。
鐵路:羅馬作為意大利鐵路交通的中心樞紐點,還擁有多座客運與貨運火車站,其中包括最重要的羅馬特米尼車站以及另一座大型火車站羅馬提布提納車站。
地鐵:羅馬有兩條地鐵線路:橘色的A線和藍色的B線,在特米尼車站交匯。地鐵的標志是紅底白色M符號,非常醒目。
1.特色美食
羅馬的飲食文化具有多樣性,從世界頂尖水平的廚藝,到典型的羅馬餐飲,有猶太人的貝殼水產(chǎn)、拉齊奧的特產(chǎn)和美味的魚宴。
羅馬餐桌上最典型的菜肴有“coda alla vaccinara”(浸在葡萄酒中的牛尾巴肉,用番茄和辣椒燉)、“pajata”(小牛腸配番茄醬)、“abbacchio alla scottadito”(牛奶燒小羊肋排)和“trippa alla romana”(牛肚配番茄薄荷醬),都是羅馬的特色。此外還有“Supplì al Telefono”(乳酪炸凍丸子),莫薩里拉干酪丸子,南瓜花,烤白面包片配大蒜、橄欖油或番茄,大蒜和薄荷蒸嫩洋薊,還有猶太式的鱈魚片“Baccalà”。
意大利面在羅馬也相當受歡迎,比較著名的有“Fettuccine alla carbonara”(手搟培根蛋面);“bucatini all’amatriciana”(帶一個孔的粗面,配培根和番茄醬)。
2.風景名勝
羅馬被喻為全球最大的“露天歷史博物館”。
世界八大名勝之一的古羅馬露天競技場,也稱斗獸場,建于公元1世紀。這座橢圓形的建筑物占地約2萬平方米,周長527米,是古羅馬帝國的象征。寬闊的帝國大道兩旁建有元老院、神殿、貞女祠和一些有名的廟宇,如萬神廟等。
露天競技場遺址的北面,是記載塞維魯皇帝遠征帕提亞功績的凱旋門,南面是記載提圖斯皇帝東征耶路撒冷戰(zhàn)績的提圖斯凱旋門,在提圖斯凱旋門南面不遠處,還有一座為紀念君士坦丁大帝戰(zhàn)勝馬克森提而建立的羅馬最大的凱旋門。帝國大道東邊的圖拉真廣場,是古羅馬城的商業(yè)中心。市場旁矗立著一根高40米的凱旋柱,柱上螺旋形的浮雕,描繪了圖拉真皇帝遠征多瑙河流域的故事。
古城市中心的威尼斯廣場長130米,寬75米,是市內(nèi)幾條主要大街的匯集 點。廣場左側(cè)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建筑威尼斯宮,右邊是與威尼斯宮式樣相仿的威尼斯保險公司建筑。此外,雄偉的司法宮、絢麗多姿的納沃納廣場、圣彼得大教堂無不體現(xiàn)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shù)風格。
羅馬還有上百座博物館,收藏著包括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shù)珍品。
3.宗教
像意大利其他地方一樣,羅馬的主要宗教是天主教。全球天主教會的中樞梵蒂岡城即位于羅馬市中心的西部,教宗平時主持禮儀所在的圣伯多祿大殿亦位于梵蒂岡,但羅馬教區(qū)的主教座堂是位于市中心東南側(cè)的圣若望拉特朗大殿。在羅馬共計大約有900座教堂,除了主教座堂,其他最著名的教堂還包括:圣母大殿、城外圣保祿大殿、圣格來孟大殿、四泉圣嘉祿堂和耶穌教堂。
4.教育
羅馬共有3座公立大學,羅馬第一大學(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Roma "La Sapienza")是歐洲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是歐洲最大的一所大學。羅馬第二大學(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Roma Tor Vergata)以完善的教學設(shè)施和人性化的教學管理風格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來此學習,連續(xù)三年入選意大利知名院校。羅馬第三大學(Università degli Studi Roma Tre)是羅馬最年輕的一所國家公立大學,但就學生人數(shù)、教職工人數(shù)和校園占地面積而言,卻是羅馬城內(nèi)規(guī)模第二的大學。
羅馬還有多所天主教大學,也是美術(shù)學院、國家舞蹈學院、國家戲劇藝術(shù)學院、音樂學院和藝術(shù)品復原中心研究所的所在地。